自治区党委常委、纪委书记于春生考察灵渠

自治区纪委书记于春生(前左二)在桂林市市委书记赵乐秦(前左一)、

兴安县县委书记黄洪斌(前右二)等领导的陪同下视察灵渠


     12月16日下午,十八届中央纪委委员、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、自治区纪委书记于春生在桂林市市委书记赵乐秦、兴安县县委书记黄洪斌等领导的陪同下对灵渠进行了考察。一行人参观了讲古堂、四贤祠、状元桥、大小天平、铧嘴等景点。

      于书记一行人来到四贤祠后,导游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四贤祠的历史由来:四贤祠因祀奉修渠有功的秦监御史禄、汉伏波将军马援、唐桂管观察使李渤、唐桂州刺史鱼孟威而得名。据元代黄裳《灵济庙记》记述:“兴安灵渠,有史禄始作以通漕,既而汉伏波将军继疏之,唐观察史李渤始为铧堤以固渠,作陡门以蓄水,而防御史鱼孟威复增修之。”

两千多年前,秦始皇统一中国后,为了扩大疆域而调动军队向南方进攻。由于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之间,横亘着巍峨的五岭山脉,陆路崎险,水路不通。为保证军队粮草物资的运输,秦始皇下令开凿灵渠。这其中,史禄便是奉秦始皇的命令去开凿灵渠的指挥者。据记载,史禄带领10万民夫,人工开凿,历时三年才凿通了灵渠。而正是在灵渠通航的公元前214年,秦朝的大军用它来运送军队粮草,从而统一了岭南各地。渠成当年,兵员和补给源源不断地通过灵渠运往前线,秦军因此才长驱直入,势如破竹,岭南地区也正式并入了秦朝的版图。

      汉光武帝时期岭南交趾国发生叛乱,朝廷命马援率军前往征讨,行至兴安时,马援见灵渠年久失修,战船无法通行,便在灵渠左侧另开一条北渠,使船只绕道南渠进入漓江,最终平定叛乱。灵渠从秦时兴建到唐代,已历经千余年而损毁严重,唐代地方官李渤和鱼孟威在前代基础上加固堤防,增设船闸,完善了灵渠的通航设施。

      直到今天,这条历经了2230多年的古运河不仅还能通航,更能浇灌两岸的万亩良田,造福千千万万的老百姓。后人为了表彰史禄等人开凿运河并不断修缮灵渠的伟绩,四贤祠便成了修渠有功人员的功德殿,祠中的碑刻,也成了一部灵渠修渠史。

      于书记一行听完讲解,纷纷对灵渠的选址、巧夺天工的设计和修建灵渠有功的英雄人物赞叹不已,于书记说:灵渠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,如今还造福着百姓,确实不易;灵渠厚重的历史文化,更值得后人学习与传承。希望灵渠景区能更好地与政府部门通力协作,保护好灵渠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(灵渠景区   蒋秋云)